中科院院士、自動化領域專家李德毅就認為,機器人實現產業化就是攻破三大難關。
第一關:系統集成能走多遠
官方語境和業內觀點均認為,東莞有著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先天條件,那就是龐大的市場需求。這使得本土企業紛紛進入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充當產業鏈上搬運工的角色。東莞能否突破這一產業格局?
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感受到自動化生產的需求,有東莞企業甚至因此“一不留神”變身為自動化公司。例如,生產耳機的東莞佳禾,生產LED產品的中之光電,都針對本行業成立了工業機器人企業,他們發現賣裝備與方案比賣耳機、LED更賺錢。
不過,這樣轉變而來的大多為系統集成商,目前,系統集成商占據東莞40家左右機器人公司的9成。東莞理工計算機學院副院長秦勇認為,抓住各個傳統行業自動化系統集成需求市場,能快速完成規模積累,在細分行業內建立先發優勢。但另一方面,按照下游中小企業的特定需求定制化生產,大多是非標產品,難以批量化生產。
號稱已經掌握一定核心技術的東莞李群自動化公司技術負責人石金博介紹,李群自動化除了繼續進行工業機器人的研發,還會扶持系統集成商壯大,共同開拓東莞市場。
第二關:租賃模式能否興起
由于工業機器人投入成本高,中小企業無力承擔,一種工業機器人租賃模式在珠三角已經興起,如果企業覺得不合適,還可以及時解除機器人的“雇傭合同”。但這種模式往往需要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的支持,東莞這一市場能否給力呢?
租賃模式在國外早已盛行。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就出現了“機器人長期租賃公司”。使用者每月只需支付較低廉的租金就能長期使用工業機器人,從而大大減輕了企業購入機器人所需的資金負擔。并且,季節性的制造企業也可以根據生產周期的需要,在旺季訂單較多的時候租賃機器人,淡季訂單減少的時候則停止租賃。
東莞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介紹,如果企業資金有限,可以通過向集成服務商租賃的模式“先用再付錢”,這在深圳、廣州等地已經興起,受到中小企業的青睞。
有機械行業銷售人員告訴東莞日報記者,國內一般機械設備銷售回款模式已經非常多樣,全款、分期付款、按揭、融資租賃都有,但工業機器人以全款方式為主,系統集成的工程墊款也較少。
政府層面顯然也在極力撬動社會力量,例如,在“機器換人”行動計劃中,就提出鼓勵融資租賃機構加大對“機器換人”項目的支持力度。對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技術、金融等方面支持的,東莞都將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
第三關:服務型機器人能否長成
除工業機器人外,服務型機器人越來越被國內外市場看好。有業內人士認為,東莞在服務型機器人方面也要早有準備。目前,東莞已經有數家服務型機器人公司,這些種子能否在東莞生根發芽蔚然成林?
相對工業機器人而言,服務型機器人算是機器人家族中最年輕卻又最有活力的。行業人士均認為,盡管工業用機器人仍是目前市場的重心,但未來服務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泛。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甚至預測,未來服務型機器人會像手機、電腦一樣人手一臺。
中科院院士、自動化領域專家李德毅就認為,東莞有著電子信息產業基礎,不僅要圍繞工業市場發展工業機器人,在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方面也可以率先產業化。
問題是,東莞這些種子長成參天大樹,帶動更多企業投入形成產業集群,或許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