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國每1萬人的工廠僅擁有23個機器人,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從2008年到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平均每年增長36%.
大量勞動密集型、低利潤率的裝配工作仍在中國進行,這是中國在人均自動化上落后于鄰國韓國和日本的原因。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韓國和日本每1萬人的工廠里,配備有超過300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而中國每1萬人的工廠僅擁有23個機器人,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從2008年到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平均每年增長36%.
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電子產品制造商面臨日益增大的自動化壓力。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表示,該公司計劃生產自己的工業機器人,用來完成較難的組裝任務及原材料運送。郭臺銘說,廉價勞動力將不復存在。電子產品的裝配自動化推進起來很艱難,因為許多電子產品不是規模化生產,一旦使用機器人來裝配,就需要根據產品型號的變化經常對機器人進行調整,而由于不是規模化生產,安裝這種可調整機器人在成本上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