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機械軍工小組成員作為市場最深入和觀點鮮明推薦自動化/機器人的賣方,在2012-2013年完成近500人次自動化/機器人公司走訪、專家交流等活動,是市場上第一家組織大規模走訪非上市公司交流的賣方,推出了機器人、博實股份、慈星股份、上海機電等相關公司近30篇報告。如果要深入了解自動化/機器人行業現狀,請聯系我們。
我們這一輪自動化/機器人行業上漲最先知先覺、最大力推薦的賣方,我們于2013年12月13-14日聘請國內頂級機器人專家、長江學者走訪相關機構,并舉行電話會議,受眾機構人數超過150人;隨后迅速推出以服務機器人為推薦點的機器人/博實股份、介入工業機器人的慈星股份多篇報告。該時點也是行業主要公司近兩個月最低點,隨后一路上漲,其中主要公司機器人本輪接近上漲32%(38元到50元),博實股份本輪接近上漲50%(21元到30元),慈星股份接近上漲30%(8元到11元),請記住和支持我們!!
自動化/機器人產業鏈市值已經很大:龍頭600億、板塊2000億
目前自動化/機器人龍頭公司已經接近600億市值,整個板塊接近2000億市值,作為一個成長性充足(年增速30%以上)、上升空間極高(可再翻3-5倍)、上升時間很長(可持續10年以上)的產業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我們的自動化/機器人產業鏈研究邏輯:波紋的比喻
我們是市場上第一個構建自動化/機器人產業鏈邏輯的賣方,詳情請關注《國信證券機械軍工行業2014年投資策略報告》第一部分自動化/機器人產業鏈(包括智能裝備):人力成本上升與‘美麗波紋的比喻’,我們認為:
當一顆石子投入水面時候,美麗的波紋產生了,開始從中心漸次波動至遠處,直至覆蓋整個水面,萬物皆類似,這就是我們的行業研究出發點。波紋中心就如同人力成本最高、自動化最早開始的行業,然后開始波及到人力成本較低的行業。自動化行業的成長是長期的、確定的。
我們26家自動化公司分類邏輯:一類看研發、二類看管理或市場
我們將自動化公司分為三類,重點推薦第一類,關注第二類,跟蹤第三類。
第一類為行業龍頭(或潛力):機器人、博實股份、匯川技術、慈星股份
第二類為管理好或渠道強公司:上海機電、科大智能、國電南瑞、巨輪股份、長榮股份、亞威股份、佳士科技、新時達、瑞凌股份
第三類為泛自動化的公司:華中數控、華昌達等13家。
華泰證券:冷鏈、機器人板塊高歌猛進,繼續強烈推薦
行業動態。本周在在央行天量逆回購刺激下,資金面緊張得到極大緩解,市場迎來反彈,其中,新股、次新股以及小盤題材股走勢非常活躍,結構性反彈特征明顯。
但從經濟基本面上看,匯豐銀行23日發布的1月PMI初值為49.6,不僅跌破50枯榮線,也創下6個月以來最低。而1月中國制造業產出指數初值為51.3,雖較去年12月的51.4小幅下降,但也是近3個月以來最低。綜合認為,機械行業中,傳統藍籌板塊基本面短期內出現全面復蘇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后續仍將以估值較低、業績存在超預期可能以及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中小市值股票為主要熱點。
本周熱點。在煙臺冰輪2013年年報預增超預期的利好作用下,煙臺冰輪、大冷股份和漢鐘精機都大幅上揚。我們認為,繼2013年第四季度,冷鏈設備板塊訂單持續高增長兌現之后,冷鏈三大標的的業績也將陸續進入兌現期;考慮到這一輪冷鏈建設高峰將在中長期內持續,因此,冷鏈三標的仍將維持強勢表現。機器人概念作為另一大熱點板塊,可謂是全面開花。我們判斷,整體行業處于初始期,以概念釋放為股價催化劑的情況在短期內將不斷出現,因此,機器人板塊短期內仍將繼續走高,而長期看,隨著競爭格局的成型,行業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分化,龍頭公司將逐漸浮出水面。
后續焦點。整體經濟復蘇仍難以確定的情況下,低估值、高成長潛力、政策大力驅動和符合經濟轉型方向的板塊將保持熱度。具體來說,冷鏈設備板塊、環保設備板塊和機器人板塊是2014年機械行業的重點布局市場,而船舶行業也有望出現結構性復蘇,為大市值機械板塊市場提供介入機會。我們后續繼續看好冷鏈板塊,推薦煙臺冰輪、大冷股份和漢鐘精機,建議繼續持有優質成長股聚龍股份、太陽鳥和恒立油缸。
華泰機械月度組合本周跑贏中信機械指數,滬深300和上證指數。華泰機械月度組合本周加權收益率為13.20%,跑贏機械(中信)的5.03%、滬深300的3.08%,跑輸上證指數2.47%.主要原因是資金面緩解導致市場反彈,而華泰機械組合均為我們持續推薦的超預期優質標的,近期陸續兌現后強勢上漲,未來仍是市場熱點。
華泰證券:機器人行業-中長期投資正當時
投資要點:
事件:機器人板塊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持續走強。我們觀測的A股23家機器人概念相關公司2013年11月11日至2014年1月7日區間平均漲幅34.5%,全部個股均錄得絕對正收益(華昌達由于停牌除外)。其中,日發精機上漲112%,海倫哲60%,亞威股份60%,為行業漲幅前三。
科技巨頭示范效應+工信部產業政策是本輪走強主要催化劑。本輪機器人板塊集體反彈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球科技巨頭Google連續收購機器人公司。去年12月2日至10日,Google在美國本土和日本連續收購了6家機器人相關公司(美國本土5家,日本1家),使其歷史累計收購機器人公司達8家。Google同時將機器人業務提升至與Google眼鏡、汽車等同等重要的位,重新組建專家團隊,由前安卓系統負責人AndyRubin親自掛帥;二是,國內機器人產業政策出臺。去年12月30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在核心技術及零部件上實現突破,到2020年,要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意見》另提出要通過產業、財稅等政策來加強自主品牌機器人的推廣和應用。Google行為的巨大示范效應及工信部產業政策的發布,是本輪板塊反彈的主要催化劑。
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倒逼機器人需求爆發,中長期投資正當時。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同中國已經到了劉易斯拐點,因此,勞動力成本上升在中長期都將存在,從而倒逼機器人需求將持續爆發。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從2010年開始爆炸性增長,2010、2011年安裝量分別為14980臺和22577臺,同比增長171%和50.7%,遠高于十一五期間約30%左右的增速。往后看,我們認為下游需求可持續高速增長,行業投資機會將長期存在。
集成優勢+單體劣勢短期難以改變,推薦關注在核心技術和集成應用方面具備先發優勢的機器人、博實股份,正在攻克核心零部件的上海機電,以及具備良好轉型基礎的慈星股份等三類公司。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在單體以及核心零部件仍然落后于日、美、韓等發達國家,而在系統集成應用等方面則受益工程師紅利,具備顯著成本優勢。基于此,我們重點推薦機器人(300024)、博實股份(002698)和上海機電(600835)。
另外,在由傳統制造業向機器人領域轉型的公司中,我們推薦有望通過合資合作方式快速介入,且受益現有渠道及客戶基礎的慈星股份(300307)和亞威股份(002559)。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滑、產業政策不給力、上市公司業績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