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是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智能化制造強調技術、人、管理和信息的四維集成,不僅涉及到物質流和能量流,還涉及到信息流和知識流,即思維集成和四流交匯是智能化制造技術的重要特點。
有專家指出,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說,人力正在超越原材料成為最大的成本支出,如果不加快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走智能化發展道路,行業利潤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我國高度重視智能化制造技術和自動化產業結構調整,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自動化作為重點發展,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持與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實現重點領域制造過程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長期以來,全球市場工程機械技術產品被美國、日本、西歐、俄羅斯等的國際大型企業集團所壟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也取得傲人成績,以中聯、三一、徐工、濰柴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揭起海外并購熱潮,引領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品技術市場品牌全面升級。然而,從整體上看,我國裝備制造業并不強大,伴隨著中低端產品加工制造產業重心向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轉移,西方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印發高端制造企業回流風潮,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地位面臨挑戰。如何實現智能化,當前裝備制造業在走的無非兩條路:產品智能化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工業智能化必將取得長足的進步。根據國家的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的這一方針,工業智能化必定是今后發展的方向,在制造工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會越來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生產設備的智能化以及高度集成化。
從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智能化制造發展趨勢看,十二五規劃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柔性化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等為基礎的智能化制造將成為行業的新標準。預計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將達1000億元,其中對智能化制造方面的投入將高達300億元。這將使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智能化制造水平在十二五末邁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