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宣布對中國的光伏企業進行反規避調查,指責中國的光伏企業不遵守中歐光伏的價格承諾。事實上,歐盟在指責中國的同時,自身卻并沒有遵守中歐簽訂的多晶硅進口價格承諾。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自德國進口多晶硅量創歷史新高,環比大幅增加了24.8%達到3667噸,占4月份總進口量的33.7%。其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達1871噸,占自德國進口總量的51%。這也意味著,當歐盟指責中國違反雙方達成的光伏價格承諾時,自己也沒有遵守與中國達成的多晶硅價格承諾,嚴重沖擊了國內的多晶硅企業。
歐盟違反多晶硅價格協議
在2014年1月24日,我國商務部公布了對自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存在傾銷,中國多晶硅產業受到實質損害。
其中,在初裁中,作為歐盟第一大多晶硅生產商德國瓦克公司的被裁定的反傾銷稅率為21.8%,反補貼稅率為10.7%,合計達32.5%。
為此,在2014年3月14日,德國瓦克公司向中國貿易救濟調查機關-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遞交了價格承諾書。
最終,中國與歐盟關于多晶硅反傾銷糾紛,以限制多晶硅進口數量和價格的價格承諾給予解決。
不過,在實際實施中,來自歐盟的企業卻并未按照價格承諾進行對中國出口多晶硅,中歐的光伏價格承諾與中歐之間的多晶硅價格承諾其實并不對等,因為光伏的價格承諾是歐盟要求中國企業若改變生產地,必須向歐盟報備,并繼續嚴格執行價格承諾,但是多晶硅價格承諾設定的條件寬松一些,這并不平等。江蘇一家大型多晶硅制造商呂姓負責人對記者說。
記者獲取的材料顯示,從2014年5月1日瓦克公司開始履行價格承諾以后,有多筆原產自德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的進口價格明顯大幅低于同期平均進口價格。
其中,在2014年6月,寧波一家太陽能公司從德國進口了8.6噸多晶硅,進口價格為11.73美元/公斤,這個價格明顯大幅低于當月德國多晶硅的平均進口價格24.22美元/公斤,也明顯大幅低于當期瓦克公司的公開報價,所以基本可以確定該價格低于瓦克公司當期承諾的價格。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