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作為機器人的四大關鍵零部件,是機器人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國內自動化升級起步較晚,這些關鍵零部件長期以來依賴進口。記者調查發現,四大關鍵零部件中,RV減速器國產化進程最為緩慢,國內外價差高達數倍,這直接導致國內組裝的機械手沒有市場競爭力,亦阻礙了機器人國產化進程。減速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控制器作為機器人的四大關鍵零部件,是機器人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國內自動化升級起步較晚,這些關鍵零部件長期以來依賴進口。記者調查發現,四大關鍵零部件中,RV減速器國產化進程最為緩慢,國內外價差高達數倍,這直接導致國內組裝的機械手沒有市場競爭力,亦阻礙了機器人國產化進程。
RV減速器 國內外差價達數倍
據高工機器人統計數據顯示,在工業機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減速器,占比33%~38%,伺服系統占比20%~25%,控制器占比10%~15%。作為機器人重要成本組成部分的減速器,國內市場價格基本被日本哈默納科、納博特斯克兩大公司主導,國內企業毫無話語權,任由“宰割”。
“國外賣給本國企業跟賣給我國企業的價格當然不一樣。減速器在全世界就2~3家企業能做,價格能不貴嗎?”一位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李進科稱,安川、發那科的減速器,賣給自己國家企業是5000~6000元人民幣,但是賣給中國企業的價格可能達到20000~30000元。“比如日本的納博特斯克牌減速器,同一款產品,可能在日本2000元就能買到,但中國企業就需要花費1萬多元才能拿到。”
天津晟華曄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賽告訴記者,“5年前,這個減速器(納博特斯克牌)國內外價差在3~5倍,目前價差在1.5~2倍。”
據了解,日本、韓國減速器進入國內市場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以代理商的形式,另一種則是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直接向日韓廠商購買。
“代理商從廠商那里拿貨的價格就已經很高了。代理商賺得不是很高,真正賺得高的是國外廠商。”李進科表示。
王賽也指出,目前RV減速器代理商的利潤抽成不算高,甚至已經控制在10%以下,除去稅收以及代理商抽成,國內外價差依然很高。
“國外企業都這樣,當你沒有時卡住你脖子,當你有時,壓縮你的生存空間。”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直言。
深圳方?電子有限公司市場部人士楊克榮指出,國外的機械手在國內市場賣8萬元,而國內企業使用國外品牌減速器和伺服組裝的機械手市場價大概是7.5萬元,僅便宜5000元左右。國產機械手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誰還會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