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中國臺灣LED企業億光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億光電子)在美國密西根州東區地方法院對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下稱日亞化學)的兩件白光LED專利權提出專利無效及不構成侵權的主張。該案經過多年審理,日前有了最新結果,美國密西根州東區地方法院分別以這兩件專利不具有創造性和不具可實施性等為由,判決日亞化學敗訴。該消息一出,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近年來,以日亞化學等為代表的LED國際巨頭利用其強大的專利儲備不斷向我國LED企業施壓,我國LED企業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億光電子的勝訴對于國內相關企業而言具有積極意義,國內相關企業在開拓市場的同時,應不斷加強自主研發,推動產業升級,積極開展專利布局,通過增強自身實力,提升中國LED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國外巨頭引發專利訴訟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LED產業界的巨頭,日亞化學掌握著大量的基礎專利,在LED領域占有絕對壟斷地位。這些專利涵蓋了LED結構、外延、芯片、封裝的全流程制造技術及熒光粉等相關原材料。然而,近年來,隨著國內LED企業不斷崛起,日亞化學利用掌握的專利不斷向中國企業發難。
業內人士表示,日亞化學為了控制整個LED市場,一方面利用掌握的基礎專利打壓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又通過專利交叉許可所編織的專利網,將絕大多數后起之秀隔離在高利潤市場之外。盡管億光電子可以通過與日亞化學達成交叉許可作為此次紛爭的終結,但只有將上述兩件專利無效,才能徹底為行業發展解綁,進而推動LED應用市場的發展。億光電子總經理助理劉忱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要想成為一家國際化的LED企業,不僅需要積蓄專利肌肉,還需要與巨頭同臺競爭。LED產業專利聯盟副秘書長王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億光電子通過此次訴訟成功無效了日亞化學的2件專利,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隨著歐司朗、豐田合成、科銳、飛利浦等公司在LED領域擁有的專利數量不斷增加,日亞化學也逐步與上述公司達成了專利和解和許可協議,基本采用了訴訟和解交叉許可的模式。而此次日亞化學的專利權被無效,說明巨頭們通過專利交叉許可構建的專利網已經開始松動,將要開始構建新的白光LED專利布局,這將為國內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會。國內企業可以在開拓市場的同時,加強自主研發,推動產業升級,積極開展專利申請和布局,通過提高自身實力,改變現有發展格局。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