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當物聯網與工業自動化激烈碰撞,物聯網究竟會對制造業產生哪些影響?實現物聯網又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在制造業中,無論稱為工業4.0或物聯網,其本質均是機器的連接,包括將機器與機器互聯,與專家系統互聯以及與管理執行系統互聯等。從而通過系統架構級別較低的智能設備(按鈕、伺服驅動器自動補償、能量監測器、全景攝像機、加速計和急停按鈕等)獲得比以往更可行的信息。
物聯網不僅是將工業網絡擴展到設備級架構,還包括將安全、運動、機器對機器智能、自動維護資源和企業連接性融入到目前難以企及的智能制造。從資源管理到智能機器設備再到預見性維護,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制造自動化也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

物聯網與工業自動化的激烈碰撞
1、安全的遠程連接
物聯網希望實現萬物互聯,以便進行診斷、配方管理、協作工程和各種數據采集(從OEE到序列化)。物聯網能夠獲取更多當前尚未獲取的數據。原因可能是我們之前沒有部署用于獲取數據的傳感器而且IT也不允許這樣做。
現實是這種智能傳感器已經存在,只不過企業還沒有意識到把錢花在這個地方的好處。常見的疑問比如說,“為何額外花100美元購買一個有可能不小心就被叉車撞壞的智能傳感器呢?”
在2014年,安全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安全虛擬私有網絡(VPN)服務器和云服務。2015年的趨勢是實現安全服務器與控制軟件套件的無縫集成。

物聯網與工業自動化的激烈碰撞
2、網絡安全
工業自動化用戶思維的最大轉變可能是從硬連接的安全PLC和繼電器轉移到網絡安全性。這意味著從普通工人用螺絲刀緊銅線到咨詢軟件顯示的過渡。而現實中,我們的生活早已改變。我們會毫不猶豫的乘坐電子導航系統的航班。我們乘坐無人駕駛的區間列車抵達航站樓。即使開往航站樓的汽車都與網絡設備息息相關(例如:防抱死制動、安全氣囊彈出和恒速操縱器等),我們沒有擔心它們的安全性,是因為我們看不到。
網絡安全對于提高生產力大有幫助,能夠有效防止工人試圖繞過安全系統操作。在安裝費用、測試和診斷能力方面,網絡安全也有許多優勢。既要保持控制和線路功率又要確保工作速度、轉矩、方向和位置不會引起危害。在實施過程中還要符合傳統安全實施方案(即:將主控系統狀態與獨立控制器上的校驗做比較)。
與E-stop急停按鈕將所有電源切斷不同,網絡安全允許系統在安全模式下連續運行。安全模式運行旨在防止操作員誤操作,試圖通過打開門聯鎖裝置來清除堵塞,或在無機器防護裝置的情況下操作。相反,它要確保軋輥不能以非安全方向旋轉,或者機器人手臂無法快速用力,以保護維修工人的安全。
物聯網對于工業安全有何促進呢?安全系統通過確定性工業以太網聯網。同時,安全模式下的每個狀態變化、每個操作實例均被記錄下來并通過互聯網傳送給管理人員。聯鎖裝置或光幕可傳達破損程度、時間和間隔,以幫助管理人員分析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