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行業近年來快速發展,核電作為新能源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由此對核級電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顯然,去年是我國核電收獲發展成果及積蓄后續發展力量的一年。在經歷了福島核事故的冰凍期后,國際核電和國內核電形勢正在逐漸回暖,國家關于核電體制的頂層設計也在持續醞釀和推動中。與此同時,電線電纜行業也密切關注國家層面以及核電行業的一舉一動。
顯然,新一輪國際核電建設熱潮是國內電纜企業發展核電纜的良好契機。據了解,一座核電站所用的電纜種類和數量較多:按用途可分中壓電力電纜、低壓電力電纜、控制電纜、測量電纜和通信電纜5類。據業內人士估算,一座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所需各類電纜總長約3000千米,平均每千米7萬元,2012-2020年我國核電電纜市場空間合計142億元,年均16億元。我國核電纜行業也有望借此機會獲得突破性發展。
而從近年來的核電發展角度方面來看,發展勢頭迅猛,再加上政策一步步明朗起來,同時也將給電線電纜行業注入新的力量。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對2020年前的核電發展做出了整體的部署和安排。2014年,中國核電迎來核電新增裝機的高峰期,十一五期間開工建設的核電成果這一年已經大面積顯現,年內共有5臺機組投產,為中國電力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分別是陽江1號、寧德2號、紅沿河2號、福清1號、方家山1號,新增裝機容量540萬千瓦,中國大陸在運核電機組增至22臺,總裝機容量也突破2000萬千瓦大關。
此外,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我國首座鈉冷快中子反應堆中國實驗快堆在2014年12月18日實現了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主要工藝參數和安全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標志著我國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設計、建造、調試及運行的核心技術。世界核能協會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國際核電市場將新增160臺左右機組,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這對國內三大核電集團和設備供應商都是極具吸引力,也是核電設備供貨商開拓國際市場的大好機會。
隨著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為滿足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更好地保護環境,核能發電再次引起各國的興趣,全球核電熱潮將為纜業帶來巨大商機。目前,核電走出去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去年10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建立服務核電企業科學發展協調工作機制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不僅對核電企業走出去給予方向性指引,并且要推動將核電走出去作為中國與潛在核電輸入國雙邊政治、經濟交往的重要議題。《通知》在服務核電走出去戰略一項中稱,中國將加強對核電出口的組織和領導,支持企業以工程建設、設備制造、技術支持和國家銀行貸款等多元化方式參與國際項目競爭。這被業界視為中國首次正式把核電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