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多年前,關于手表曾有過一段爭議:把手表做在裝飾品上,還是把裝飾品做在手表上?但最終人們并沒有接受在戒指上或者胸針上加一個表盤,也沒有在手表上做過多裝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概念的火熱,有人再次將主意打在了手表上。智能手表誕生以來,在這個流行顛覆理念的時代,它被很多人寄予顛覆傳統手表開啟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厚望。宏偉藍圖繪就,只等智能大潮來襲,無數創業者狂熱追隨,大量廠商忙著布局卡位,智能手表成了科技領域中的寵兒,VC們爭相追逐的對象問題是,智能手表真的能撐起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嗎?
智能手表市場容量有限
據市場研究公司IHS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8年將達300億美元。30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約相當于小米公司估值的四分之三,這是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智能手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剔除目前主流硬件廠商的市場占有量,幾乎沒有給新興智能手表創業公司剩下生存空間。不僅如此,智能手表相對于智能手機,并不具有強需求性和高置換性,這就注定它不可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出現市場高飽和狀態。
盡管2014年是包括智能手表在內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但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并不十分理想,僅僅達到了4000萬只。究其主要原因恐怕還是人們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決定在自己手腕帶上一臺屏幕極小的ipad,即使它能幫助穿戴者計算卡路里和睡眠質量,相比較功能,人們還是比較在意它操作的繁瑣。也許對于手表,人們還是傾向于它本來的屬性,而不是現在被賦予的各種雞肋功能。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