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適應新常態、實現新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李心的“解題思路”是“大力發展制造業”。“我認為,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源泉。它既是強國之本,也是富民之基。”李心說。
李心認為,大力發展制造業勢在必行。“為此,我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于大力發展我國制造業的建議》,建議我國盡快出臺制造業發展規劃,明確未來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和主攻方向,并為區域產業轉移提供指導。同時,建立科學的經濟質量效益增長評價體系。既要破除唯GDP論,也要制止去GDP論,積極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將GDP的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統一起來。”
李心提出,要在調整和探索新常態下制造業管理方式和方法,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中決定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國家在調節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積極發揮國有企事業單位的中流砥柱作用,給予國有企事業單位充足政策保障,支持在前沿科學、核心技術、基礎科學、高新技術領域攻堅克難,引領制造業升級換代。
李心建議,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大數據發展戰略規劃,并以戰略資源的角度重視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具體來說,有幾個可以發力的方向。一是開發公共領域的數據流動。李心認為,我國大量數據相互封閉隔絕,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數據煙囪,相互不能共享,降低了數據價值。因此,她建議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對公眾開放公共數據,讓數據盤活流動起來,對大數據產業和其他行業發展都有重大意義。二是重視用于解決數據存儲、分析、檢索等問題的軟件研發,搶占大數據生態系統主導地位。三是加強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目前大學本科課程鮮少涉及大數據研究,李心建議,應及時跟進、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引進和培養。